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浅埋小间距隧道开挖围岩变形及控制对策
作者:刁天祥 杨…  文章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15 21:14:28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从图5、6可以看出,由于开挖部位的不同,引起的地表变形存在明显的不同,如第一步开挖,方案1沉降槽中心约在-15m左右,而方案2沉降槽在5m左右。

  施工顺序不一样,开挖引起的地表累计沉降量也不一样,方案1累计沉降量为36mm,而方案2累计沉降量为32mm。

  (2)方案1、2开挖引起围岩位移对比见表2。

  

  

  如表2所示,隧道在开挖之后,不同方案随着开挖的进行,在隧道围岩中产生的位移场呈现非均匀、局部集中化状态。隧道底板两侧的部位围岩变形位移较大,在隧道顶、底板及两帮产生的位移量差异较大。由于受围岩的影响,伴随着隧道围岩岩性的非均匀变化,在围岩中产生的位移场呈现非均匀分布、非线性变化。­

  隧道位移曲线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变化特征。在隧道开挖后,隧道围岩中卸压范围也即释放应变能的范围较大,同样反映出隧道围岩的变形能主要是沿着围岩局部弱化的部位扩展释放的。

  由表2中各图可以看出,开挖顺序不同,围岩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幅度不相同,方案1引起的围岩变形幅度大而且影响范围大。

  3.4实测结果

  在实际施工中,优选采用了方案2,实际量测的沉降结果如图7、图8、图9所示。

  

  图7为一横向主断面分步累计沉降图,其中以每个小导洞通过该断面作为一步。图8为8个小导洞全部通过后的5条纵向主体地表的累计沉降分布曲线。图9为典型测点累计沉降历时曲线图。

  由图7、图8、图9的实际量测结果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地表沉降的如下特点:

  ① 导洞施工阶段,车站上方地表累计沉降平均为35mm左右,累计沉降最大为46.91mm。位于车站K7+780右中导洞上方,受导洞开挖影响,地表沉降速率最大时为-3.8mm/d,导洞全部开挖完成后地表沉降已趋于稳定。

  ② 根据地表纵向累计沉降图,施工通道及盖板河上方附近区域地表沉降较小,车站里程K7+765~+785、K7+800~+825段地表沉降较大。主要原因为施工通道部位土质主要为粘土层,自稳能力较好,而沉降较大的两个区域主要为粉质沙土层,自稳能力差,且该段地层内管线分布较多,局部渗水较严重。K7+800~+825段更是位于导洞扩大段,且其上部土层主要为人工杂填土,空洞较多。

  ③ 根据地表横向分步累计沉降图,导洞施工导致地表沉降的范围为车站中线左右25m范围之内,导洞沉降主要发生在导洞正上方,车站中线12m外,地表累计沉降即迅速减小。

  ④ 根据地表测点累计沉降历时曲线图,测点累计沉降主要发生在导洞开挖通过测点的阶段;洞内挖孔桩施工对地层变位影响较小,期间地表沉降速率约为0.1mm/d,但持续时间较长。

  4 施工控制对策

  4.1 超前注浆预加固

  由于该隧道处于细砂及砂卵石层中,导洞开挖之前,必须对导洞拱部进行注浆加固。注浆采用酸性水玻璃,施工时注意酸性水玻璃凝固的时效性。

  4.2超前大管棚

  上导洞处于砂层,采用φ121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大管棚采用夯管锤夯进,先夯后取土,并预留注浆孔,注水泥浆对地层加固。

  下导洞处于砂卵石层中,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

  4.3控制施工步序

  ①拱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上台阶控制3m左右,下台阶紧跟,及时封闭成环。

  ②初支成环后及时背后注浆回填,减少岩层二维应力持续时间,缩短三维应力形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